客服热线:400-069-8082

服务大局 协同发展 做出无愧时代的业绩

发布时间:2014-04-17 点击次数: 打印 字号:T/T

【中央电教馆2014年工作思路】以大力推进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应用服务为重点,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抓手,固强项、补短板、促创新,不断提升加快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引领示范能力,服务全国教育信息化在更大范围取得成效。

“服务全国教育信息化在更大范围取得成效”是2014年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固强项”就是要服务教育信息化战略部署,发扬重视推动应用的良好传统,发挥系统深入学校应用一线的优势,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主战场上“深耕细作”、形成典型经验和典型应用模式。

“补短板”就是要在机制建设上下大力气,聚焦国家平台为地方平台服务、为提供资源或服务企业服务,在共同形成为广大学校师生服务的良性机制方面开展探索,取得突破。

“促创新”就是要按照改革的要求、转变职能和作风,继续推动平台和资源开发应用服务工作创新,继续推进常规工作的创新,增强服务需求、服务市场的能力,进一步把事业做实,走上持续发展的轨道。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电教馆馆长会,会议的主题是:推动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规模应用。这既是一次例会:总结回顾上一年工作、研讨和部署今年工作;也是一次动员和推动会:落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大规模、常规化地在教育教学主战场中的应用。2013年初,杜占元副部长指示:要真抓实干加巧干,干出成效来。一年来,全国电教系统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为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改革发展创造了新业绩,做出了新贡献。2014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将是一个新的攻坚年,只有切实地推动教育信息化大规模应用,如期实现“十二五”教育信息化的既定目标才能有较好的基础和保障。

教育部对充分发挥电教系统的专业化优势十分重视。科技司领导与我馆反复研究2014年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工作方案,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全国电教系统的作用,联合各方面力量,形成推进教育资源建设共享与应用的合力。基础教育二司对信息化教学应用给予了重要的指导,司领导今天出席会议并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做了工作部署。杜占元副部长明天将亲临会议作重要指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把今年全国电教系统协作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研究好、落实好。下面,我就全国电教系统2013年主要工作进展和2014年基本工作思路谈几点意见。

一、2013年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局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13年,全国电教系统围绕教育部等九部委联合部署的教育信息化七项重点工作,以及教育部分解的各地“三通工程”年度任务要求,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教育资源与平台建设、教育教学应用和教师培训等方面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和成效。

(一)全力推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初步形成了可借鉴可推广的多种教学模式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涉及全国6万多个教学点。帮助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的所有课程,既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全国电教系统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与财政部门积极配合,克服了许多困难,在全国5万多个农村教学点实现了设备安装到位的同时资源播发到位,使教学点开课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

中央电教馆及时推广了湖北郧县桃花沟教学点、贵州息烽县云环小学联丰教学点利用数字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的经验;安徽电教馆指导和培育了繁昌县“在线同步课堂”教学模式。这些经验通过宣传片和新闻报道,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实施地区学习和借鉴, 为进一步形成“以县为基础、中心校带教学点”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

通过教学点项目实施取得了宝贵经验: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河南、宁夏、云南、江西和湖南等省、自治区在国家投入的基础上为教学点增加了投入,确保设备及时到位。二是资源的适切性高,中央电教馆整合开发的各学科资源,经过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组织的专家审定,获得了广大使用者的好评。三是培训到位,教育部把教学点教师培训列入了“国培计划”,2013年国家级和省级及以下共培训教师超过13万人。广西在积极派员参加教学点项目国家级培训基础上,组织完成了本区各市县电教站121名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海南组织了对教学点项目的检查,得到所有项目学校及师生的好评。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刚刚组织了对山西、云南两省教学点的检查,参加评估的同志讲,深入教学点,才感受到了这项工作有这么大的价值。


(二)积极响应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的要求,合作共赢的局面正在形成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是教育部交给中央电教馆的重点任务,也是教育信息化多方合作机制建设的重要载体。2013年,中央电教馆在平台升级改造、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共建共享、试点地区应用、平台运营机制探索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得到了地方电教馆、资源和服务企业的支持和配合。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北京为主、武汉为备份的云基础设施,提供了高速连接三大电信运营商、支持1000万用户的教育教学应用能力。北京电教馆对此给予了鼎力支持。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网络社区建设、资源在线评审系统建设等已经投入使用。

各地平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安徽开通教师空间11万余个,教师上传资源25000多件,累计访问量达300万人次。四川初步完成“省实名制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开发,开通了60多万名师生的实名空间。浙江开通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空间21.8万个,占全省教师总数的52.7%,其中职业学校整校开展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的比例超过30%。江苏以“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专递课堂”为重点内容的教育资源统建共享工作成效显著。新疆数字教育频道(IPTV)全面进入农村中小学。新疆兵团在20所中小学校开展“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试点,并围绕学习空间资源应用开展试点研究。

为解决国家平台与地方平台、企业平台的互联互通问题,中央电教馆组织了多次基层调研和研讨,各省积极献策,共谋大计,加速了“合作共赢”机制的落实速度,确定了国家平台向地方平台、企业平台开放接口,为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找到了解决方案。国家平台将通过开放资源目录体系、资源和应用接口等方式,为其他平台提供服务,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其中,通过开放应用接口,已经成功接入10多个应用,为形成平台机制迈出了第一步。

去年10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和浙江省东阳市先期试点的基础上,中央电教馆组织召开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会议,各地积极落实试点地区的空间注册和应用工作。截至2013年底,共完成120万名用户注册,其中河南洛阳、甘肃临泽、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工作突出。今年开学以后,试点地区一批教师在积极试用中有了实践积累,试点地区QQ群中出现了经验分享的场景,西藏拉萨、安徽淮北市相山区、青海西宁城北区的教师正在积极地使用,这使我们倍受鼓舞。

(三)踊跃共建共享教育资源,为丰富优质教育资源做出了贡献

为深入开展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工作,2013年中央电教馆加强了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总体设计,拟定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专题教育等领域资源建设的年度指南并以教育部文件形式印发;制定了“2013年资源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了集中展示、征集、汇聚、共建、捐赠等资源建设方式,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资源共建共享新机制。教育部信推办下发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审查办法》,供各地参照。成立了全国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发展成员单位41家。发布了2012年征集并通过审查的资源。2013年,面向社会开展了资源遴选活动,截至年底,资源展示活动有90多家单位提交了15000多条资源;资源征集活动共征集到符合条件的20多万条基础教育资源、5000多条专题教育资源、180余个专题教育社区建设方案,支持中、高职116个专业的教育资源174种;资源汇聚工作收到近60个基础教育资源应用;资源共建工作收到近320份基础教育“微课”和“主题教学网站”共建方案。190多家单位通过了资源提供者资质审查。浙江、江西、湖南、湖北、上海等省、市积极参与了资源征集、共建和集中展示活动。内蒙古、吉林、西藏等地进一步推进了少数民族资源建设工作,少数民族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不断扩展。

(四)千里巡展,数万人受益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的领导下,中央电教馆成功举办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巡展活动”,在河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陕西、甘肃和四川等8个省进行了巡展。巡展期间举办专家报告32场、技术讲座80多场,超过3万人参观了巡展。全国所有省级单位都提供了精选的案例。8个巡展所到地区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为巡展的组织付出了极大的辛劳,保证了巡展所到之处的良好效果。巡展活动将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中的优秀成果送到了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让更多的中小学师生了解、体验、学习和使用这些成果,促进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五)系统协作载体得到加强,进一步奠定了持续创新发展的基础

2013年,全国电教系统长期以来形成的以课题研究、培训、活动、国际合作项目和期刊为载体的协作应用推广项目,在巩固中有进一步发展。

一是创新了应用研究方式。中央电教馆面向企业公开征集“百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建设与应用技术方案,其中38家企业申报的56个方案通过专家评审;企业与学校双向选择、联合申报研究课题,创新校企合作方式,促进技术和信息化解决方案进入学校应用实践。579项“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评审立项,支持了479所学校、13家企业、87个地方教育部门和科研机构结合课题开展研究。广东、江西、重庆、浙江等省、市积极参与“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申报,较好地完成了立项课题的管理、中期评比和结题工作,并采取多种方式对课题承担单位进行指导。天津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评选活动纳入到课题研究工作中,科学地推进整合工作的开展。

二是提供了业务平台。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教师论文大赛、电子白板大赛等一系列活动,为全国电教系统组织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活动提供了交流和提升的平台,500多万名师生参与并在其中受益,活动得到了数10 家企业的积极支持和参与。教师论文大赛教师注册人数超过31万,在线投票次数累积突破2500万次。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与当地电教系统同志们的配合密切相关。山东省在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中连续九次位列获奖作品总数全国第一;沈阳市电教馆对第六届电子白板学科教学大赛及研讨活动给予了大力支持配合,保证了活动安全、顺利开展。《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以其权威性和重大选题,加大了对各地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宣传力度,继续保持了全国教育类期刊影响力第13的位次,复合总被引频次及期刊总被引频次居全国教育技术类期刊第一位,经过努力已选列了台湾地区期刊数据库。

三是提供了应用案例。中央电教馆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带领46个地区、570多所学校开展应用探索,涌现的典型案例被多家媒体报道、多次在相关会议上交流介绍。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戴尔“互联创未来”项目积累的若干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项目学习活动等优秀案例,被多家杂志和期刊登载报道,深圳南山实验学校老师的项目学习案例被“2013亚太地区教育信息化高层专家会议”收录。青海项目学校的师生们通过接受儿基会“技术启迪智慧”项目的培训,合作开展了基于互联网的校际师生间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发生明显改变,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大大提高。儿基会“教师教学方式变革促进农村地区小学生学习能力发展”项目县--新疆疏勒县和广西三江县通过项目专家的指导,尝试在民族地区开展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促进了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提高。中央电教馆精心打造的《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成果集》问世,为10年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做了理论与实践的诠释。

四是继续推动了国家项目带动地方项目的共赢方式。2013年起,国家骨干培训带动各地广泛开展一线培训的模式,从“国培计划”的中西部项目扩展到了教学点项目、“教育部--中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国家级培训项目”和电教系统全员培训。全国已有9省份启动了电教人员的全员培训,四川已完成全省1288名电教人员的全员培训,促进了电教系统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湖北、上海、福建等16个省、市积极参与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本地方案的制定和工作准备。青海通过组织开展“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培训”等项目,全年共培训教师2万余人次。目前,国家财政拨款体制正在发生转变,今后中央财政专项项目将日趋减少,因此中央电教馆找机会、出题目,各地落实任务和经费,引导战线与企业共赢,是一种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推广的重要工作协作方式。

五是建设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信息系统”。中央电教馆通过各省组织了32万多所学校填报了教学点项目“校校通”情况等重要数据,以电子地图、分析图表等直观方式展示各地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情况,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数据推动工作进行了积极的尝试。辽宁、江苏、河南、陕西、甘肃、黑龙江等省正在积极利用系统数据推动本地教育信息化工作应用。

(六)各地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明显加速

2013年各地“三通工程”推进速度加快。云南省教育厅分别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云南分公司签定战略合作协议,大力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重庆市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完成率已达66%,“多媒体教学班班通”完成率达85.5%。在推进过程中,各地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以规范促建设、促应用。本次会议收集了北京、河北、山西等14个省、区、市制定的24份教育信息化相关标准和规范文件,范围涉及高校、中小学和电教机构建设,内容涉及校园网、城域网、多媒体教室、网络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与评估、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教育信息化项目管理、电教机构建设与评估、教育信息化实验县建设规范等多个方面,这些标准规范的制定和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各地教育信息化工作科学、有序、积极而稳妥地发展,也为长效机制的建设与完善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保障。需要强调的是,制定教育信息化的基本标准,是新形势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要求,电教系统既要重视示范性标准也要重视基本标准,既要重视硬件配备标准也要强调软件和应用的要求,逐步形成各类标准相互衔接与补充、相辅相承,系统化、科学化发展的态势。

二、2014年工作思路和全国电教系统协作的主要任务

中央电教馆已经印发了《2014年教育资源开发、应用和服务重点工作》,提出了中央电教馆今年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思路、核心目标和任务举措,其中很多工作需要全国电教系统通力合作、协同工作、认真落实。

(一)中央电教馆2014年工作思路

以大力推进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应用服务为重点,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抓手,固强项、补短板、促创新,不断提升加快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引领示范能力,服务全国教育信息化在更大范围取得成效。

“服务全国教育信息化在更大范围取得成效”是2014年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固强项”就是要服务教育信息化战略部署,发扬重视推动应用的良好传统,发挥系统深入学校应用一线的优势,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主战场上“深耕细作”、形成典型经验和典型应用模式。

“补短板”就是要在机制建设上下大力气,聚焦国家平台为地方平台服务、为提供资源或服务企业服务,在共同形成为广大学校师生服务的良性机制方面开展探索,取得突破。

“促创新”就是要按照改革的要求、转变职能和作风,继续推动平台和资源开发应用服务工作创新,继续推进常规工作的创新,增强服务需求、服务市场的能力,进一步把事业做实,走上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需要全国电教系统开展协作的主要任务

1.大规模组织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积极组织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让活动覆盖全国500万名教师和200万个教室。首先在具有网络和多媒体条件的中小学校,组织教师上传自己利用数字教育资源上的一堂代表课,进行在线“晒课”交流,大范围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开展“一课一名师”遴选活动,建立分层次的全国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的名师队伍,形成使用数字教育资源授课的不同教材版本的优秀应用案例体系,营造“人人用资源、课课有案例”的良好氛围,推动教育模式创新与变革。

2.扩大“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

增加1个教材版本的数字资源整合与播发服务。持续加强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引导教学点教师使用项目资源备、授课,辅导学生自学。与有关省、自治区合作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资源进课堂的有效应用,总结经验,形成模式。协同各省电教馆把工作重点放在推进以县为单位、组织以中心校带教学点的服务机制探索上,总结推广典型应用案例,做到省省有典型。

3.实施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

今年要基本完成试点地区学校和师生空间注册,开展基于学习空间的常态化教育教学应用,覆盖9500所学校、42万名教师、640万名学生,在每个试点地区都要形成学校应用典型。开展同步课堂、名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网络协同备课等教育教学应用方法和模式探索,在每种模式上形成2个以上可推广的典型,总结出版案例集。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云规模化应用示范”项目年度任务。

4.继续提升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能力,构建国家教育资源云服务体系。

开发数字教育资源信息智能导航系统,提供各级各类教育资源信息智能导航服务,加大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展示力度。建设数字教育资源超市。制定《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运营管理办法》及《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分布式部署实施方案》等,开发云服务体系基础服务功能,提供支撑各类平台互联互通、协同服务的能力。建设省级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及其他需要的区域教育资源平台。选取部分省份、地区和企业开展中央、地方、企业共建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云服务体系试点,形成本地特色的教育教学常态化应用和国家平台与区域平台为本地学校和师生服务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推进“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提供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动态数据服务,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和决策支持。

5.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发整合和应用推广。

整合更新部分基础教育学段与教材版本配套的数字资源,满足教学基本需要,促进个性化选择。建设与新版教材相配套的数字教育资源体系。汇聚有效支撑教学方式变革、素质教育的智能化学习工具和评测系统等,支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加强专题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资源建设及应用推广。协同全国电教系统,研制和完善各级各类教学资源元数据标准、教学资源评价指标和相关办法、教育资源认证办法、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标准等相关标准规范,制定职业教育网络课程、数字教材和虚拟仿真软件建设标准。继续探索和完善资源开发和应用服务机制。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资源应用补助机制试点等方式,继续探索集中展示、汇聚(自主定价交易)、共建(补助)及其他可行的多种机制。推动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有效开展工作。

6.深入推动应用研究,办好应用推广活动,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完成基于电教系统调查数据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探索基于大数据的教育信息化咨询与评价服务。加强对重大研究课题、项目等的应用实践指导和推动,深化应用研究的理论方法,加强应用的指导和宣传推广。继续做好“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成果推广工作,办好各类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活动,推动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和创新活动深入开展。做好“教育部--中移动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国培计划”、全国电教机构全员培训等培训工作,发挥骨干培训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升培训质量。

7.推进以县为主的技术支持服务工作。

总结推广已试点的部分省、市教育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经验,制定县级技术支持服务指南,推进“以县为主,国家、省、地市、县和学校五级联动,现场与远程协作相结合”的技术支持服务工作,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设备的正常使用提供及时服务和技术保障。推进各省交流形成各具特色的“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基本框架和标准。(三)主要预期成果

1.推进以县为单位、组织以中心校带教学点的服务机制探索,总结推广典型应用案例,做到项目实施省“省省有典型”。

2.形成学校典型和区域的教学模式典型。开展同步课堂、名师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网络协同备课等教育教学应用方法和模式探索,在每个试点地区形成学校应用典型,在每种模式上形成2个以上可推广的典型。

3.促进200万个班级初步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500万名教师参与利用资源的教学“晒课活动”;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增加到1000万个。同时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机制上取得突破。

三、深入一线,顺势而为,奋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取得大规模成效

(一)充分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和肩负的责任

全球教育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教育的深刻变革。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提高全民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手段。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正在进入以信息技术全面支持教与学全过程、逐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新阶段。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应用需求不断提升、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持续高涨的良好局面已经基本形成。电教系统作为从事教育信息化的专业队伍,面临着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重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要充分认清形势与责任,主动转变观念,增强进取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服务意识、市场意识和协作意识,并体现到各个环节里,落实到每项工作中。

(二)积极主动地开展服务

作为服务教育行政部门、服务广大学校和师生的专业化机构,全国电教系统要进一步围绕服务做文章,增强服务意识、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服务既是我们的工作职责,也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壮大发展的基础。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广大师生、教育信息化企业的联系越密切,工作影响面就越宽,成效就越显著。服务有主动有被动,主动服务必须有思路,而工作思路是在对业务发展趋势和现实需求深入把握的基础上提出的。全国电教工作者必须要深入一线,要逐步建立工作联系点,甚至要联系到具体学校和教师,工作指导要真正落在关键点上,发现和培育出典型,形成经验。

(三)促进业务工作转型发展

电教系统正处在业务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实现以网络为载体、资源为主线、服务为重点的业务转型势在必行。顺应国家改革和治理体系的变化,抢抓机遇,奠定良好发展基础,才有可能走得更稳、更好、更快。中央电教馆正在制定的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中强调:要实现从自有产品、单项服务为主,向依托网络、整合产品、综合服务为主的业务转型,实现自身专业化水平和适应需求的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对教育信息化行业的影响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明显增长。希望各地都能够把业务转型摆到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处理好事业发展与自身发展的关系,最大限度利用各方面资源,促进业务转型升级,实现顺势发展。

(四)努力推进机制改革

教育信息化取得大规模应用效果,单靠政府投入不行,单靠哪一方力量都不行,必须深化改革,推进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全国电教系统要成为政府构建和完善市场机制的重要力量,要切实为建立“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参与建设、学校购买服务”的网络建设机制、“政府评估准入、企业竞争提供、学校自主购买”的资源建设机制和“政府政策引导、企业建设经营、学校购买服务”的空间建设机制进行积极的探索。既要用好政府专项经费,也要探索利用生均经费支持教育信息化的有效机制,不断积累经验,提升水平。根据目前的财政拨款体制,各地的投入侧重点会有不同。全国电教系统要从长远发展着眼,在努力争取专项投入的同时,在企业参与机制和学校使用机制创新上下大力气,调动并汇聚各方面力量,以“四两拨千斤”,为教育信息化取得大规模应用成效做出贡献。

同志们,当前的任务极其繁重,时间极其紧迫,我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推动已经开启的2014年工作,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重要抓手,促进教育信息化大规模、常规化在教育教学主战场上应用,做出无愧时代的业绩。

(来源:教育部网)